熱門搜尋

1

《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》

成功不會自己送上門來,踏入未知領域「審慎冒險」可以幫你達成目標

大塊文化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 

壞習慣往往阻礙我們功成名就,難以達到真正的幸福。避免那十三項惡習不只可以幫你走出悲痛,更能培養內心的堅韌,因應人生大大小小的難關。如同經常運動可增強體力,強化心智的堅韌亦需要下工夫、努力練習。

文:艾美.莫林(Amy Morin)

 

情緒干擾邏輯性選擇

 

你踏進車流時,應該會對左右來車有些恐懼。那恐懼提醒你,過馬路以前,應該先看一下左右狀況,以降低被車子撞到的風險。你要是毫無畏懼,可能會直接衝過馬路。

 

但我們的「恐懼量表」不見得可靠,有時即使毫無危險,恐懼量表上依舊顯示著數字。感到恐懼時,行為通常會跟著改變,誤以為「既然會怕,肯定是太危險了」。

 

多年來,我們針對很多東西提出危險警訊,例如殺人蜂、狂牛症。我們似乎經常聽到許多有關危險的統計數據、研究結果和警告,導致我們難以解讀實際生活的危險程度。以癌症的研究為例,有些研究估計近四分之一的人是罹癌過世。其他報導則警告,幾年內,會有一半的人罹癌。這類統計可能令人心慌,往往會產生誤導。仔細研究這些數字會發現,生活健康的年輕人罹癌的機率,比年紀較大、超重又吸菸的人低。但是經常受到這些駭人統計數字的疲勞轟炸,有時很難客觀看待自己的風險。

 

清潔用品的廠商費盡心思想要說服我們,我們需要使用強勁的洗潔劑、洗手乳、抗菌肥皂,才能避免細菌感染。媒體報導,廚房流理台的細菌比馬桶蓋還多,同時呈現細菌在培養皿中迅速繁殖的影像。害怕細菌的人一聽到這類警訊,便採取激烈的手段抗菌,天天以腐蝕性的化學物質清理居家環境,反覆以抗菌產品洗手,以拳頭相碰取代握手以減少病菌的散播。但是這種抗菌方法可能弊大於利。

 

事實上,研究顯示,消滅太多細菌反而會降低免疫力。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的研究發現,接觸細菌、寵物和齧齒動物的皮屑、蟑螂過敏原的新生兒,比較不會得氣喘和過敏。恐懼導致很多人誤以為,細菌的風險比它們的實際危害還大。但在現實世界裡,無菌的環境對我們的健康可能威脅更大。

 

你應該注意決策過程中的情緒。感到悲傷時,你可能會預期失敗和風險;感到快樂時,你可能會不顧風險,勇往直前。有一項研究甚至顯示,害怕跟風險毫無關係的事物可能會影響決定。工作壓力大時,如果你考慮買房,會覺得買房的風險比較大。我們往往不善於區分影響感覺的不同因素,容易把一切因素都混為一談。

 

 

 

評估風險與降低恐懼

 

戴爾從來不曾想過,他沒有必要貿然創業。他開始找出降低破產機率的方法後,就鬆了一口氣,比較能夠理性思考如何實現創業的夢想。顯然,他有可能永遠賺不回創業的投資,但是徹底思考後,他覺得那是他願意審慎承擔的風險。

 

 

 

平衡情緒與邏輯

 

別誤以為焦慮程度是幫你決定風險高低的因素,你的感覺可能不可靠。你的情緒愈多,愈無法進行邏輯性思考。面對風險時多做理性思考,可以抵銷情緒反應。

 

許多人很怕搭飛機,這種恐懼往往是源自於缺乏掌控感。飛機是由機師掌控,而不是乘客掌控,缺乏掌控感令人恐懼。很多人寧可自己開長程的汽車,也不想搭飛機。但他們純粹是根據情緒、而非邏輯,做出開車的決定。理論上,根據統計,車禍身亡的機率約五千分之一,墜機身亡的機率約一千一百萬之一。

 

既然要冒險,又牽涉到個人的生死,難道不該選對你比較有利的機率嗎?不過,多數人是選比較不會引發焦慮的選項。注意你對冒險的看法,確定你是根據事實,而非光憑感覺做決定。

 

多數研究顯示,我們不善於精確計算風險。驚人的是,許多人生的重大抉擇完全是非理性的:

 

*我們誤判自己對局勢有多少掌控力。我們覺得掌控力大時,比較願意冒較大的風險。例如,很多人在駕駛座上比較放心,但是坐駕駛座不見得就能避免車禍。

 

*有安全防護時,我們反而掉以輕心。有安全防護存在時,我們行事較為魯莽,那反而提高了風險。繫上安全帶以後,開車速度通常會比較快。保險公司也發現,車上的安全防護功能增加和事故發生率有正相關。

 

*我們分不清技巧和運氣的差別。賭場發現,賭博的人玩擲骰子時,會因為需要擲出的數字不同而有不同的擲法。他們需要擲出高點數時,動作比較用力;需要擲出小點數時,動作比較輕柔。即使擲骰子是機率遊戲,但從他們的行為看來,那好像涉及某種程度的技巧似的。

 

*我們受到迷信的影響。企業領導者穿幸運襪,或一般人出門前先看一下本日星座運勢,都顯示出迷信影響我們冒險的意願。平均而言,十三號星期五搭機的人數少一萬人,那天到動物收容所領養黑貓的人也比較少。研究顯示多數人覺得把手指交叉可以增加好運,事實上,那完全無法降低風險。

 

*看到潛在收益很大時,我們容易樂昏頭。即使機率對你不利,只要你真的對潛在效益很感興趣,例如樂透彩,你可能會高估中獎機率。

 

*熟悉就比較放心。愈常冒險,愈容易誤判實際的風險高低。如果你一再冒同樣的風險,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。如果你天天飆車上班,你會大幅低估上路的風險。

 

*我們太相信別人評估風險的能力。情緒可能有感染力,如果身邊的人對於煙味毫無反應,你可能不會察覺有地方失火了。相反的,如果大家開始驚慌,你也比較可能跟著慌張起來。

 

*媒體可能影響我們對風險的觀感。如果你經常聽到罕見疾病的報導,即使新聞報導只是獨立事件,你仍然會覺得自己感染的機率較高。同理,天災或悲劇的報導可能讓你誤以為,你遭逢災難的風險比實際高。

 

 

 

降低風險,提高成功機率

 

每年我的高中舉行畢業典禮時,都會請畢業生代表上台發表感言。高三那年過一半時,我得知我就是應屆畢業生的代表,我對演講的恐懼凌駕了全年級成績最好的喜悅。我非常膽小,即使同班同學都是我從幼稚園時便認識的朋友,我連上課也不敢發言。一想到要站在講台上,對著滿場的人演講,我就腿軟。

 

我開始寫演講稿時,不知從何處下筆,面對全場演講的恐懼令我失神,但我知道我非得寫出東西不可,因為時間不多了。

 

「想像聽眾穿著內衣」、「練習在鏡子前讀稿」等意見都無法安撫我,我嚇死了。

 

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,思考我對演講的最大恐懼是什麼,原來我是擔心觀眾反應不佳。我一直想像我講完後,現場陷入一片沉靜,因為他們完全聽不懂我講什麼,或是我講得太糟了,大家都不想鼓掌。為了降低風險,我和幾位好友討論,他們幫我想了一個很棒的對策。

 

那個對策幫我降低了風險,紓解了緊張,讓我終於把講稿寫出來了。幾週後的畢業典禮,我站在講台上,緊張得要命。我對著現場同學提出十八歲的建議,從頭到尾的聲音都走調了,但我終於撐完全場。我講完時,幾位朋友照著原訂計畫,起身為我鼓掌喝采,彷彿剛剛看了全球最棒的搖滾演唱會一樣。會場上有幾個人起身鼓掌時,會發生什麼情況呢?其他人也跟進鼓掌,我因此獲得了滿場的喝采。

 

那是我努力掙來的嗎?可能不是,但如今那已經不重要了。重點是,我知道只要我能消除最大的恐懼(沒人為我鼓掌),就能撐完整場演講。

 

你在某種情況下承擔的風險高低程度,全看你個人的情況而定。有些人覺得對大眾演講是風險,有些人覺得不是。自問以下的問題可以幫你衡量風險高低:

 

*潛在成本是多少?有時冒險的代價是具體的(例如投資的金額),有時冒險的代價是無形的(例如觀眾反應冷淡)。

 

*潛在效益是多少?思考冒險可能產生的正面結果,看運氣好時會發生什麼事,你有機會增加財富嗎?人際關係變得更融洽?身體更健康?若要冒險,潛在效益必須比潛在成本高才行。

 

*這有助於目標達成嗎?你需要檢討更大的目標,看這次冒險是否有益於目標達成。例如,如果你的目標是累積更多的財富,你可以衡量創業如何幫你達成致富的目標。

 

*有什麼替代方案?我們分析風險時,有時會覺得我們只有冒險或放棄兩種選擇。事實上,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可以幫你達成目標。你應該找出那些潛藏的替代方案,以便做出完善的決定。

 

*如果最佳情境成真,那結果有多棒?花點時間思考冒險的效益,以及那效益對生活的影響。針對最佳情境可能帶來的效益,做出務實的預期。

 

*最糟可能發生什麼事,我如何降低風險?思考最糟的情境,接著思考降低風險的對策也很重要。例如,你想投資某個事業,如何提升事業成功的機率。

 

*萬一最糟的情境發生了,後果會有多糟?就像醫院、城市、政府都有災難應變計畫一樣,你也可以自己規劃一套應變措施。

 

*這個決定對未來五年的影響有多大?為了客觀評估,自問這個風險對你的未來可能有多大的影響。如果風險很小,也許幾年後你就會忘了這件事。如果風險很大,則可能對未來產生很大的衝擊。

 

寫下上述問題的答案,以便檢討、反覆研讀,可能會有幫助。當你沒有事實可幫你妥善評估風險時,應該多做研究,盡量取得資訊。找不到更多資訊時,一定要以手邊的資訊做出最佳決定。

 

 

 

練習冒險

 

阿爾伯特.艾利斯(Albert Ellis)過世以前,二○○七年《今日心理學》(Psychology Today)把他評選為「世上最卓越的心理學家」。艾利斯以教導大家如何質疑自我挫敗式的想法和信念聞名,他不只教導原則,更身體力行。

 

艾利斯年輕時非常害羞,很怕跟女性說話。他擔心自己遭到拒絕,所以不敢約任何女人出去。但最後他知道遭到拒絕不是世界上最糟的事,因此決定面對恐懼。

 

他每天去當地的植物園,持續了一個月。每次看到有女人獨自坐在長椅上,他就坐到她旁邊,逼自己在坐下一分鐘內主動攀談。那個月,他遇到一百三十位女性,其中三十位在他坐下來以後,馬上起身離開。但他和剩下的那一百位都說到話了,這一百位邀約的對象中,只有一人答應他的約會要求,不過她後來爽約了,但艾利斯並未絕望。那讓他更加堅信,即使他怕遭到拒絕,還是能夠承受風險。

 

艾利斯藉由面對恐懼,確定是不理性的想法害他畏懼冒險。瞭解這些想法如何影響他的感受,讓他日後研究出新的治療技巧,幫其他人質疑他們的非理性思維。

 

你可以像艾利斯那樣追蹤冒險的結果,注意你冒險前、中、後的感覺。接著,問自己發現了什麼,以及如何把那些發現應用到未來的決定上。

 

 

 

審慎冒險使你更堅強

 

英國維珍集團(Virgin Group)的創辦人理查.布蘭森(Richard Branson)以愛冒險著稱。畢竟,不勇往直前,是不可能擁有四百家公司的,他的審慎冒險為他帶來了不少效益。

 

幼年時期,布蘭森在學校適應不良。他有閱讀障礙,成績不佳,但他並未讓那些問題侷限自己。青少年時期他就開始創業,十五歲時便做起鳥類繁殖生意。

 

後來他又開了唱片行、航空公司、行動通訊公司,事業迅速擴大,如今整個企業王國的淨值約五十億美元。雖然他可以坐下來享清福了,但布蘭森喜歡每天持續挑戰自我及旗下的員工。

 

布蘭森在為《企業家》(Entrepreneur)雜誌裡撰文時寫道:「在維珍,我用兩種方法幫團隊擺脫慣性:破紀錄和打賭。冒險是測試自己和團隊的好方法,也讓人在歡樂的同時挑戰極限。」他確實挑戰極限了。別人說做不到的事情,他的團隊開發出來了;別人宣稱不可能的任務,他們破紀錄了;他們也接受別人不敢嘗試的挑戰。不過,在整個過程中,布蘭森承認他的風險都是「策略性判斷,而非盲目賭注」。

 

成功不會自己送上門來,需要你去追求。踏入未知領域審慎冒險可以幫你圓夢,達成目標。

 

本文摘錄自《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(玻璃心.斷捨離 暢銷紀念版):心智強者,不做這些事.強者養成的終極指南》,網路與書出版

 

*本文轉載自關鍵評論

推廌文章
123 六格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