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搜尋

1

【專訪】插畫家川貝母首本圖文畫冊!

《成為洞穴》:紙上行旅操刀絕美裝幀設計,宛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

大塊文化

首位登上紐約時報的台灣插畫家川貝母,在今年6月推出了他的首本圖文畫冊《成為洞穴》,51幅繁美畫作+51篇奇想極短篇,構築出充滿豐富隱喻和象徵的魔幻世界,此書還特別請來了設計師鄧彧(紙上行旅)操刀裝幀設計,將印刷裝幀的工藝完美地呈現。從書封到圖像到文字,讓讀者好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般,深入自己內心的洞穴一窺究竟。此次,Shopping Design特別邀來川貝母進行訪談,與我們一同聊聊這本圖文畫冊從無到有的過程,與他在創作心境上的分享。

 

 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5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 

 

 

《成為洞穴》:始於2018年個展

 

川貝母的畫作常見於報章雜誌,也經常受邀和品牌合作,或為大型活動繪製主視覺,這段期間累積了不少作品的他,決定在2018年夏天以「成為洞穴」為概念組織串起,成為一個小型展覽,川貝母重新審視其中的20幅畫作後,寫了二、三百字的極短篇。他寫道:

 

「從洞穴裡拿到的東西愈來愈美了,我不斷地深入把這些東西變成畫作、小說。但這些都還是可辨識的,我更著迷的是那些無法被描述指認的形體。形體只能在洞穴裡成長蔓延,無法以任何形式呈現於外界,想要靠近它們,就只有成為洞穴這個途徑了。」因此川貝母將個展的20幅作品持續延伸,製作成了他的首本圖文畫冊《成為洞穴》,將洞穴的概念更完整地形塑出來。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23.jpg

 

川貝母,本名潘昀珈,台灣插畫家。成長於屏東滿州,目前專職插畫與小說創作。喜歡以隱喻的方式創作圖像,作品常發表於報紙副刊,亦受美國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之邀繪製插畫並登上封面。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 

 

什麼是「成為洞穴」?

 

當我們向川貝母詢問到究竟什麼是成為洞穴時,川貝母以圖文畫冊中的第一張圖來做比喻。「你可以看見畫中一個失眠的人躺在床上,他的眼睛、手與鼻子全都掉落在床上,這代表他無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或思想。」川貝母將這張圖詮釋為一個創作者如果要思考自己的創作脈絡,有時必須深入自己的內心狀態。

 

延續這般詮釋,他如此形容「成為洞穴」:一個人必須下定決心,進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去了解真正的自己。當然,洞穴不只針對創作者而言,對於不同的觀者來說就會有不同的意義,好比洞穴可能代表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真實空間、洞穴可能代表著對他人的包容,「我覺得每個人怎麼去看它,或去使用它,就會反應出圖像的意義與文字故事出來。」川貝母如是說。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11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12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 

 

 

圖文可獨立欣賞,可鏡像觀照

 

「其實我們原本的設定是打算將圖與文分開成為兩冊,但最終因為一些製作上的考量,就決定將它合成一本,並將圖文編排的方式設計為前面是圖,後面是文。」川貝母說,圖文拆成兩個部分,是希望讀者不要那麼快對圖有先入為主的印象,「你可以單純的看圖欣賞;也可以單純的閱讀後半部的文字;也可以兩個加起來去比照,只要讀者們可以找到最舒服的閱讀方式就可以了。」 

 

《成為洞穴》內含51幅繁美畫作及51篇奇想極短篇,在畫作編號25前為川貝母於2018年個展的舊作,所以能夠看見較為多元的形式,而在編號26之後是新作,故概念上較為統一與規律。不過,共通點是《成為洞穴》這本圖文畫冊是先有了圖再有文字,川貝母透過這樣的創作線,將對於圖像的感受力投注於文字中來撰寫故事。

 

 

 

 

書中特別喜歡的2個部分

 

編號21的不幸圖書館以及編號42老王樂隊《吾日三省吾身》的專輯封面,是川貝母在此書當中最喜歡的兩個部分。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20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川貝母說,不幸圖書館原本是幫一個文學雜誌畫的封面,所以可以看見圖中有很多藏書,但後來寫成了不幸圖書館這個故事。「每天我們都會在新聞上看到許多災難或國外的戰亂,大眾的心裡面可能會興起可憐的心理,卻很少人會付出行動去贊助或拯救,」川貝母坦言,這時候大家可能會在心裡出現比較心態,拿另外一件痛苦的事情來安慰自己目前遭遇到的事情。

 

「所以我就把它想成一個人的洞穴內心其實有個小房間,那個小房間就叫不幸圖書館,裡面藏了各式各樣,世界上的災難,或是可能朋友當中遇到不好的遭遇,這些事情都儲存在那裡,當你不開心時,就會拿出來想一想,好像代替自己去承受那些苦難,而這其實就像是某種道德上的反省。」

 

至於老王樂隊《吾日三省吾身》專輯,是川貝母首次操刀專輯封面。他在讀完歌詞後,發現歌詞中寫了許多關於青春、年輕人的憂慮,以及對未來的徬徨。因此,他畫了一個少年躺在森林內,但他的屋子卻僅僅只是個架子構成,看起來安全但其實很脆弱,而右下角有一個人拿著火把好像要燃燒整個森林,兔子在奔跑,看起來充滿危險性,但這個少年卻安然入睡,傳遞出了一個安逸中的危機感。

 

川貝母真誠地說,以前看這張圖是靜態的感覺,有了故事之後似乎就變成動態了,知道裡面的兔子為何而跑,中央睡覺的男孩究竟發生什麼事,因此有了聲音和騷動,我想這就是故事文本的魅力吧。同時他也推薦從編號41後面開始寫的「小川先生」一系列,在此之後的故事彼此都有點相關,形成了一個較長篇幅故事的感覺。

 

 

 

 

鄧彧(紙上行旅)操刀裝幀設計

 

《成為洞穴》雖然是本圖文畫冊,但要說它是藝術品也不為過,此書特別請來了鄧彧(紙上行旅)操刀設計,展現紙本印刷裝幀的藝術工藝。其書衣採用高級黑色皮革紙,UV印兩層銀,同時局部燙雷射銀鉑和亮黑,宛如石頭紋理般的材質,更加接近洞穴的質感。

 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3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4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 

整冊攤開後的巨大花朵的形體是名為「惡魔之眼」的洞穴生物,引誘你進入。翻開書衣,裸背精裝的內封黑紙上綴滿了繽紛的洞穴生物,有魔蛾、甕貓、寂靜馬、審慎膜,白墨上的彩色是生物的晝間樣態,吸飽光後關上燈,就會可看到川氏夜光蝶在夜間的魔幻色彩,讓讀者們好像真的走進洞穴般探險一樣。

 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2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6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內頁圖片部分採五色印刷,特調螢光油墨+特黑+特銀。文字部分則使用六種顏色的美術紙,而這部分的紙張顏色選擇和排序則是以川貝母畫作的用色為依據,早期橘黃居多,近期出現更多元的螢光粉紅、螢光粉藍等等 (詳情請見鄧彧臉書) 。雖然《成為洞穴》的定價不低,但內部精美的圖文,再加上宛如藝術品般的書籍裝幀設計,就算買來收藏似乎也不為過。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7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 

川貝母端出的美味佳餚

 

《成為洞穴》是川貝母繼《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:川貝母短篇故事集》後的最新力作,不同於故事集以文字居多,此次的作品致力於將圖文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,尤其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洞穴料理筆記、生物圖鑑等等,在觀看的同時,也驚嘆川貝母擁有如此奇幻的想像力。

 

書中圖像用色亮麗大膽,但以編號50的黑灰色調圖作結,開啟彩色背景的文字故事,讓讀者好像從一個洞穴進入到一個洞穴中,不會讓人感到壓迫,而是自在地穿梭,挖掘與取用。

 
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18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川貝母《成為洞穴》10.jpg
圖片提供/大塊文化

 

「其實這本書沒有想要特別傳達什麼意義」,川貝母坦言,《成為洞穴》並沒有明確想要宣揚什麼的意圖,更多是以寫故事給自己看的方式去進行,但他也說,每個人喜歡的點不同,只要其中一篇可以帶給讀者一個回饋或收穫就足夠了。

 

睽違許久,川貝母端出了《成為洞穴》這道佳餚,雖然秏時有些長,但菜色與配料卻相當豐富,你喜歡其中一道嗎?喜歡的話就好好享用吧,享受其中的滋味,享受其中的香氣,讓這道料理為你的洞穴多一些點綴。

 

*本文轉載自Shopping Design

推廌文章
《先養狗,然後……養了貓。》 【專訪】插畫家川貝母首本圖文畫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