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搜尋

1

讓大腦分心也沒關係,白日夢讓你更有效率!

大塊文化

讓我們的心思漫遊不僅很正常,也有助益。但社會灌輸我們太根深蒂固的觀念,使我們相信作白日夢是件壞事。 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 

打從我們小時候,就被教導相信保持專注的好處。我們受到這樣的訓練:一個好學生應該整堂課都保持專注,除非是被問問題,否則應該要好好聽課、跟上最新的學習進度。我們接受的教育體制,並不鼓勵我們發展作白日夢的技巧。我敢打賭,你一定沒看過成績單上出現這樣的評語:「該生白日夢作得不夠多。」

 

因此,當我們長大成人,如果心思漫遊,思緒並未集中在眼前的事務上,反而是不禁想到即將在週末登場的比賽、自己很喜歡的某個電視實境節目,或是回想起午餐是否忘了留下小費等,我們便會認錯。如果我們的心思經常漫遊,就會認為這是不夠自制、必須改正的缺點。

 

 

 

多作白日夢,對思考未來有幫助

 

但研究顯示,心思漫遊未必是一種缺點,當我們在執行對專業人士最富認知力挑戰的工作時,例如發揮創意來解決問題或是做長期規劃時,心思漫遊可能具有重要助益。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,在日常生活中較常作白日夢的人,通常比較有創意。下次你想解決一項基本上沒有正確解答的問題時,請讓你的心思漫遊,做一些不相關且認知力需求程度不高的事,這也許能幫助你找到一些創意解方。

 

要是這對你的鼓舞作用還不夠,那就來看看這個:心思漫遊似乎對高度挑戰性的長期規劃工作有助益。我知道,乍聽之下,這似乎很矛盾,但心思漫遊在這方面有所幫助,可能是因為它使我們以正確方式思考未來。

 

所以,當你的心思漫遊時,那就像十九世紀著名的馬戲團團長巴納姆(P. T. Barnum)安排在改造主舞台之際的穿插餘興表演。請好好欣賞這些個餘興表演,等到重回改造後的主舞台,下一場表演已經準備好娛樂你了。

 

不過,別讓思緒飛走回不來

 

讓你的心思有益地漫遊,和完全走上岔路不回頭,是兩碼子事。事實上,讓心思漫遊有助於避免你的心思轉移到岔路上,它是一種有用的替代方案,不至於讓你真正分心離題。

 

我認為,有兩種方法可以藉由刻意鬆開你的專注力,以提高你的生產力。第一種方法是主動讓你的心思漫遊,在專注於一項問題上一陣子之後,切換到另一項只需要適度使用認知能力、但不需要使用到工作記憶的事務,然後再回到你原先試圖解決的問題上。

 

你可以事先選擇這項事務,讓你的心思在開始漫遊時,不必試著去想可以做什麼事——這可以提高你的心思在開始漫遊時,去思考這件事的可能性。挑一件不會讓你想太久的事,或是不會讓你進入自動駕駛模式而忘了重回原先問題的事,這樣你就能讓自己的心思有效益地漫遊,不至於沉浸在太引人入勝的另一件事情裡。

 

你可以試試下列這幾件事,它們對認知能力不會構成沉重負擔,通常也不會持續很久,可能在幾分鐘之後就會失去吸引力,所以下次當你心思漫遊時可以這麼做。

.欣賞牆上的一件藝術品、一盆室內盆栽,或是看看窗外的景色,或是你桌上擺放的相片等,並仔細地看一下顏色的深淺度;

.簡單收拾一下桌面、整理書架,或是擦一下白板等;

.聽聽音樂,注意其中有哪些樂器;

.玩點小遊戲,例如每次看到有人邊走邊傳簡訊時,就在紙上畫個記號。

 

這些事需要一點點思考,但不多,不大需要用到工作記憶,不需要你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記住太多資訊。

如果你需要讓自己的心思好好漫遊一下,我會建議你避免做類似下列的事:

.把文件歸檔,因為這通常需要你記住很多東西,以決定什麼文件該放在什麼地方;

.閱讀體育新聞、動態消息或部落格貼文,因為這太容易令你變得高度聚焦於內容,會阻礙你的心思漫遊;

.查看並回覆電子郵件,因為這可能會需要高度使用工作記憶,並且會抓住你的注意力;

.練習簡報說明或準備會議內容,因為做這些事會需要記住很多資訊以便你日後使用,而這需要你大量使用工作記憶;

.做有難度的解謎,例如填字遊戲或數學遊戲等,這兩者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作記憶。

 

 

 

練習察覺當下的想法,並且不加批判

 

第二種藉由刻意鬆開專注力,以提高你的生產力的方法,便是透過「覺知注意」(mindful attention)。你可能聽過「覺知減壓法」或「正念減壓法」(mindfu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, MBSR),此方法主要歸功於喬.卡巴金(Jon Kabat-Zinn)博士,他把東方禪修傳統的一些元素,改造成有系統的課程,向西方人提倡。

 

「正念減壓法」證實有助於減輕壓力、調節情緒、抒解疲勞,還有許多其他的益處。當然,我不是在建議你去上為期八週的課程,並且養成每天靜坐冥想二十分鐘的習慣,雖然這麼做可能有益處。我認為,我們現在就能開始應用「覺知注意」的一項啟示。

 

「覺知注意」指的是讓我們的思緒自然地游移,也就是讓我們的心思漫遊,並且在不帶任何意見地注意到自己的思緒已經飄移後,再輕緩地把注意力帶回到我們當下的感受。你可以在閱讀時自行試試,當你的注意力在某個時點開始飄移時,只要注意到這個有趣的事實即可,然後再輕緩地把你的注意力帶回到書本上。

 

這是一種「感受當下」的方式,覺察自己、他人及周遭環境。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心思漫遊時,可以變成一個中立的觀察者,觀察自己漫遊的思緒,而不是斥責自己分心。當我們不再因為自己不能專注而變得沮喪、疲憊或更加分心時,就能更有效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到手邊的事務上。

 

如果你曾經衝浪或觀看過衝浪者,你也許熟悉這種情境:在划水出海後,衝浪者或坐或趴地停留在衝浪板上,隨波載沉載浮,耐心地等待下一波適當的浪潮,可能會等個幾秒鐘,或是等上許多分鐘。理論上,衝浪者可以一波又一波地追逐浪潮,但是為了最好玩的一段,他們會捨棄多波浪潮,直到出現感覺和看起來很正點的一波浪潮,而這波很正點的浪潮可能會帶來當天最精彩、最值回票價的一段衝浪。

 

你的思緒就像那些浪潮,當你想要有效率地專注在一件事務上時,許多思緒(說不定是幾百個)會自動湧現,而「覺知注意」就是看著那些思緒漂過,並且注意任何浮現的東西,例如它們是否激起憂慮或誘使你脫離手邊事務等。重點是要放開那些無助於你保持在軌道上的思緒,就像衝浪者放掉那些不好玩的浪潮一樣。你的大腦有千思萬緒,你不必對每個浮現的思緒作出反應,要學會當個心思衝浪者,在你的思緒浪潮中衝浪。

 

 

 

當你發現自己在作白日夢時,告訴自己沒關係

 

如果我們對很多思緒放手,就能為我們的注意力創造機會,使它最終飄回到手邊的事務上。根據我的經驗,這大約會歷經個幾分鐘,偶爾可能會歷經長達十五分鐘,但是跟做一些其他不重要的事相比,或是跟瀏覽體育新聞、查看社群媒體,或是在網路上購物相比,浪費的時間應該是比較少。

 

如果你想長時間持續做一件事,那就別去對抗分心,但是也別盲目地屈服於分心。每當你的心思漫遊時,信任它,它只是需要一分鐘去做一些其他事,想要提神一下或是更新資訊。讓它去吧!但不要轉換做別的事務。

 

舉個例子,如果你剛好分心想到一種新式減肥法,你可以有意識地注意這個想法幾分鐘,不要想把它驅離腦海,但也別任由這個想法引領你去做其他事,例如開啟分頁瀏覽某個健康網站或一位減肥專家的部落格等。我打賭,在你讓心思漫遊個幾分鐘之後,就會返回原先的事務上,遠比你強迫自己停止去想分心事物還要快,當然也遠比你改做其他事務或造訪那個健康網站還要快。

 

不過,說的總是比做的容易。想要持續專注在一件事務上,不應該轉換去做另一件事務雖是常識,但我們的許多做法卻會讓大腦聚焦於分心事物(這是它們天生的結構運作),然後就被分心事物困住了。

 

下次,當你發現自己在作白日夢時,請告訴自己沒關係,但不要離開房間或開啟任何媒體,也不要開始回覆電子郵件等進行別的新事務,就那樣坐著,讓你的心思漫遊。每當你的心思漫遊時,隨著它,但別去引導它,你大概會發現在幾分鐘之後,你就會回到原先的工作上,而且能在無須掙扎與努力的情況下,更快速地投入工作。

 

 

 

放自己一馬

 

你可能相信只要自己全心投入,就能夠保持專注很長一段時間。所以,當你做不到時,也許就會變得很沮喪,甚至對自己感到失望。但是,如同前文所述,如果你一開始就期望自己應該持續不斷地保持專注,那是注定失敗的。你的大腦會去做它天生結構擅長做的事:發現分心事物,關注這些新事物。你可以限制環境中可能會出現的分心事物,以確保你的大腦保持專注一段時間,但你無法左右自己的大腦,要它別理會所有分心事物。

 

我們太容易浪費時間和精力在對抗大腦的天生漫遊傾向,斥責自己不能夠再專注一點,並且認為這是一項需要改進的缺點。我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各位看清,讓我們的心思漫遊不僅很正常,也有助益。但社會灌輸我們太根深蒂固的觀念,使我們相信作白日夢是件壞事,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在作白日夢時,總是會忍不住斥責自己懶惰。因此,說到保持專注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的祕密武器不是自律或意志力,而是寬待自己。

 

下次,當你發現自己在作白日夢時,請友善地對待自己,放自己一馬。作白日夢可能會使你接下來幾個小時的生產力很高呢!

 

*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

推廌文章
123 六格格